清明节扫墓为什么要放鞭炮的民俗文化


  清明节最早起源是体现一种孝道,感激我们的祖先,因为没有我们的祖先就没有我们的存在,所以清明节去上坟是一种尽孝道的习俗。

  放鞭炮是一种民俗传统当中驱走鬼和不好的东西的一种做法。在上完坟后放鞭炮有两种民俗意义。第一种是,我们去上坟祭祖,只是希望我们烧的纸钱之类的东西,只给我们的祖先而不是其他的鬼,所以我们上完坟后放鞭炮的目的是驱走其他的鬼来跟我们的祖先抢东西。第二种意义是,人们总觉得去那些地方不干净,所以上完坟后放鞭炮是用来驱邪的。

  清明节

  节日时间 :公历4月4或5或6日

  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 :中国、越南、韩国、琉球

  节日起源 :祭祀

  节日活动 :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

  节日意义 :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